刘瑜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全本小说网www.qbxsw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读《源泉》纯属好奇。在作家圈子里,要历数左翼作家可以说信手拈来:格拉斯、马尔克斯、拉辛、冯内古特……而要找到一个右翼小说家却需绞尽脑汁。说到安兰德,美国头号左翼知识分子乔姆斯基说:“她是20世纪最邪恶的人之一”,而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则称兰德曾是他的精神导师。能引起如此鲜明的爱憎,于是我拿起了《源泉》。

《源泉》是怎样一本书呢?如果把尼采和米尔顿弗里德曼放到绞肉机里搅拌搅拌,合成一个新人,让他来写小说,那将是《源泉》。就是说,这本书充满了对“个人意志”的极端信念,其中,“意志”那个部分属于尼采,而“个人”那个部分属于弗里德曼。

故事是这样的:1920年代,建筑系大学生Howard Roark因为笃信现代建筑,鄙夷传统建筑而被学校开除,他来到纽约自己开业。由于对自己的设计原则不做一丝一毫的妥协,其事务所生意寥寥,最后沦落到不得不去做采石场工人的地步。与此同时,他的大学同学Peter Keating由于善于迎合既定规则而在建筑业平步青云。由于极少数几个另类客户的存在,Howard得以重新开业,事业也终于有了起步。但这时,一个叫Elsworth Tootey的建筑业头号评论家,却开始实施摧毁Roark的计划,Howard输掉官司之后再次失业。一个媒体大亨Wynand却在这时慧眼识珠,找到Howard去设计他的房子。由于Toohey的操作,项目落人Peter的手中,Peter无力设计这样的项目,于是和Howard达成协议:Howard幕后帮助他设计房子,但是Peter得到所有名分。房子设计出来之后,Howard惊诧发现他的设计已经被改动——他可以容忍自己得不到名分,但是不能容忍自己的设计被改动,于是偷偷炸掉了该建筑。又一场官司降临到他头上,Wynand试图用自己的报纸为他辩护,但是读者们纷纷弃他而去,工人们也开始罢工抗议,迫于压力Wynand不得不妥协转而谴责Howard。Howard在法庭上以一个精彩演讲扭转了陪审团意见,他被判无罪。Wynand给了他一个摩天大楼的订单,让他建造一个“自我精神的纪念碑”。

兰德后来承认,她是把Howard作为一个“完美的人”来塑造的,他的完美不在于其外形品德——小说里Howard并不英俊,性情可以说是冷若冰霜。他的完美在于:在每一次他必须在自己的原则和他人的意见之间作出选择时,他都选择了自己的原则。他本可以不被学校开除,如果他……;他本可以不去做采石场工人,如果他……;他本可以拿到巨额订单,如果他……;他本可以不被起诉,如果他……;在校长、同行、客户、评论界、资本家、法庭面前,每次他都选择了自己。在兰德的观念里,成功与功成名就没有什么关系,成功就是一个人捍卫自己的完整性。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念时,兰德说:道德只能建立在个体理性的基础上,而不是任何宗教、情感、社会、国家、阶级以及任何形式的集体。

这不是一个在“传统”和“现代”之间的审美选择,这甚至不仅仅一个在勇气和懦弱之间的人格考验,这是在人的存在和虚无之间作出选择。在兰德看来,宗教、民主、福利国家、共产主义都是在试图埋葬个人的自由意志,从而捣毁人之为人的本质。而资本主义精神之所以值得颂扬,归根结底因为它就是人的精神。

Howard让我想起电影《立春》里的王彩玲。这样两个貌似完全无关的人,是精神上的表亲。王彩玲,一个当代中国县城里的音乐老师,像Howard笃信自己的建筑才华那样笃信自己的演唱才华。她本可以像其他县城妇女那样结婚生子过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的生活的,但是不,她每天坐在自己的小破屋子里演唱意大利歌剧。王彩玲和Howard的结局却迥然不同:Howard最后建成了摩天大楼,而王彩玲却只能在那个小县城里无声无息地老去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王彩玲这个角色比Howard更有意义:如果对个体意志的赞叹并不依赖于它是否引向“成功”,那么兰德分配给Howard的最后成功命运就是个多余的情节。不但多余,甚至是误导性的,它给人造成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的错觉:不,功夫常常是会负有心人的;功夫负不负有心人本该没有那么重要的;“有心”的价值是不能用负与不负来衡量的。

又或者,是这样吗?

兰德为自己小说人物性格过于鲜明这一点辩护时说:我的写法是浪漫现实主义。世上真的有“浪漫现实主义”这种东西吗?Howard这个“完美的人”之所以能坚持自我是因为兰德赋予了他两个秉性:绝对的才华和对他人意见的彻底绝缘。而这两个秉性几乎是反人性的,更不要说二者的结合。如果说Howard惊人的才华可以为其对自我意志辩护的话,那么,一个不那么有才华的人可不可以那么“坚信自我”呢?如果那个“自我”并不可信呢?如果是非信条只是一种相对的、主观的事物,那自我怀疑是不是比自我信念更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呢?这大约也是为什么兰德坚持自己的哲学基石是“客观主义”,因为如果现实不是“客观”的,信念就不可能是绝对的。

更重要的是,一个对他人意见完全绝缘的人是可能的吗?在兰德笔下,Howard无亲无故,十岁那年就知道自己要成为建筑师,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建筑。一个人的意志可能这样从天上掉下来吗?难道一个人的自我不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吗?难道人作为群居动物,真的丝毫不需要来自于他人的温暖吗?难道人的社会性不正如个体性,是人的本质之维度吗?

一个有趣的现象是,《源泉》一书与萨特的《苍蝇》同一年出版。这两本看似南辕北辙的书,在我看来,表达的东西惊人相似:都是在说不要让某种集体的意志或者情感蒙蔽自我,你比你所想象的更自由。两人的不同在于,萨特一生都在试图糅合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,结果只是让马克思变得不再是马克思主义,而存在主义也不再是存在主义,而兰德却逆战后左翼知识分子的思潮而动,直截了当地将她的文学和哲学观念引向了对资本主义的歌颂。这从她后来出版的几本书名也可以看出:《自私的德行》、《资本主义:不为人知的理想》、《新左派:反工业的革命》。

这大约也是为什么兰德在经济学家当中比在文学界更有影响力——事实上大多文学评论家对兰德恨之入骨,其作品之所以50年长盛不衰完全靠的是普通读者的“口碑”而已。著名经济学家米塞斯却曾在阅读兰德的作品后,热情洋溢地给她写信说:你的小说不仅仅是小说……它是对“道德食人”的无情揭露。左翼们对她的痛恨也因此情有可原了。马克思说,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,兰德却说,人是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给揉成一团,再扔到垃圾桶里去的骄傲而已。

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作为结婚对象的雄虫刚成年

作为结婚对象的雄虫刚成年

春酒醉疏翁
1.帝国强制给阿瑟兰匹配了雄虫。 新婚夜,阿瑟兰对眼前这个青涩得过分,浑身散发着诡异幼崽爽身粉味道的面瘫雄虫,迟迟叫不出雄主两个字。 雄虫面瘫,冷酷,但脸红。 本来想打人,但现在瑟瑟发抖。 阿瑟兰(强颜欢笑jpg):别叫我,我死了。 2.雄虫刚成年,还没有纳入婚匹系统。 阿瑟兰死死捂住雄主的小马甲。 谁也不知道他结婚了。 3.于是第一次来驻地探望他的父母扭头把他打了一顿。 父母:从哪抢的赶紧给我
其它 完结 30万字
兽神

兽神

雨魔
一个兽人的传奇, 一段封神的经历。
其它 完结 237万字
重回高二将男神扑倒

重回高二将男神扑倒

梁飞虎
有关于本文: 24岁生日那天我做了一场梦,梦到我的结婚对象,是高二的你。 而后不过多久,夜梦成真。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性格内向、外貌普通的李星瑶,却也是某个人心中的宝贝, 机缘巧合之下,她回到了高二,那个对爱情充满憧憬的美好花季。 这一次她决定大胆追爱,试图圆满旧时的遗憾。 若是早知道7年之后沈君行会是自己的相亲对象,她也许当初会更勇敢一些。 这一次,她鼓足勇
其它 连载 24万字
天虞山上九万里

天虞山上九万里

不借东风
神不能被自己的臣民杀死, 可杜衡实在是没脸活了! 索性自己撞死在九牧的剑下。 因为杜衡作为天地间仅存的神明, 承天之命,地位何其尊崇。 却被神不神、妖不妖的野神九牧随意摩擦。 极尽羞辱! 但是杜衡这任性地自毁自灭, 也几乎毁了自己的全部修为, 再次睁开眼时,杜衡这位上古神明却成了只能活七天的鬼。 罢了罢了,命运如此,不挣扎了。 奄奄一息的杜衡等待消亡时, 将他捡回家供养起来的,竟然还是九牧! 不
其它 连载 12万字
带着空间穿七零

带着空间穿七零

大河东流
文案一: 俞向安因救人意外去世,再度睁开眼睛,成了七零年小县城的高中生,还来不及为捡回一条小命高兴,就面临两座大山: 未婚夫被继妹勾走,珠胎暗结; 即将下乡当知青干农活。 俞向安:这不太行。 有仇报仇,有怨报怨,她既不想戴绿帽子,也不想当知青! 雷厉风行的把这两个问题解决,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每天晚上饿得睡不着怎么办? 她发现了金手指。 这个时代,最缺的是什么? 是粮食和肉啊! 游戏农场一键播
其它 完结 98万字
小说杨战李渔大雪满风刀笔趣阁

小说杨战李渔大雪满风刀笔趣阁

杨战李渔
天牢底下关押着一个神秘女人,牢头杨战第一次见面时骂了她一句不要碧莲!自此,她便有了名字……碧莲!
其它 连载 223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