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白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全本小说网www.qbxsw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序齐召南序

注古人书,虑闻见不博也,尤虑其识不精。既博且精,又虑心偶不虚不公,知有疑勿阙,有误亦曲为解。《风》《骚》后,诗至李、杜,齐名方驾,一如飞行绝迹,乘云驭风之仙,一如万象不同,化工肖物之圣,观止矣,蔑以加矣。后学因元相志杜墓,抑李扬杜,遂乃议论滋繁,妄分轩轾。讵知少陵生平心服,明推为无敌不群,即后此才高力厚,起衰八代之昌黎公,固合赞以光焰万丈,深慨流落人间者,仅分泰山豪芒,而先笑撼大树不自量之蚍蜉乎哉!两集本非手定,后人搜罗采摭,篇章递增,其中时有真赝参错,转写舛,李集更多。盖自宝应元年往依族子阳冰,得疾以卒,遂葬当涂青山东麓。阳冰序《草堂集》十卷,即云当时著作,十丧其九,今所存者,皆得之他人。魏颢序《翰林集》二卷,亦云上元末偶得于练,此即刘全白《碣记》所谓“集无定卷,家家有之”者也。至宋时宜黄乐史始辑《别集》,常山宋敏求广哀遗文,始合为三十卷,南丰曾巩始考定先后次第,元丰中信安毛渐始校刻于苏。绍兴中闽薛仲邕始为年谱。太白本末,惟诸序、记、志,范、裴二碑及《旧唐》、《新唐》二书可证本诗,世远事湮,疑谬杂出,宁得免焉。而两集之有注也,一荣一枯,斯又不可言者。注杜自宋至今,名氏更仆难数,后出多所因,考辨易核,去取易严也。然且必殚精神,需岁月,尽汇群籍,以折其衷,说始有当。若李集所有可见之注,止杨、萧、胡氏三家。

今欲广为订正,与注杜较工拙,不亦难易悬隔太甚乎!余兹阅钱塘王载庵先生辑注,而深叹其好学不倦,能数十年专心致志,为人所不能为也。忆余自幼好诵李、杜诗,苦于不能尽解。往在都中,友朋聚谈,闻有优劣李、社者,余曰:“杜诚不可及矣,自李而外,可与杜颉颃者谁与?必谓仙不如圣,一在学行甚正,一在流离造次不忘君国,犹有说焉。然李云‘受气有本性,不为外物迁’,又云‘我志在删述,垂辉映千春’,又云‘天地皆得一,淡然四海清’,此其胸襟与自许稷、契者何以异?始见赏许公,后见奇贺监,居山东为竹溪六逸,游长安为醉中八仙,识汾阳于行间,折力士于殿上,轻富贵如尘土,乐山水以逍遥,嗜酒慕仙,浩然自放,即遭危困,未见其忧,岂非天际真人之逸不可攀者耶!”谈者始稍稍息。今得此编,持论平正,其辑三家,去短从长,援引本本原原,斟酌至慎。固陋如余,向所不解,今渐解之,则知此编为太白功臣也。善读书者,当不以余言为河汉。

乾隆己卯中秋天台齐召南撰杭世骏序作者不易,笺疏家尤难,何也?作者以才为主,而辅之以学,兴到笔随,第抽其平日之腹笥,而纵横曼衍,以极其所至,不必沾沾獭祭也。为之笺与疏者,必语语核其指归,而意象乃明;必字字还其根据,而证佐乃确。才不必言,夫必有什倍于作者之卷轴而后可以从事焉。空陋者固不足以与乎此,粗疏者尤未可以轻试也。李供奉太白,才兼仙佛,致《离骚》之幽,著太史之洁,其于杜也,并驱方轨,未易轩轾也。然注杜者,自宋以后己有千家,至我朝而钱、朱、顾、仇之书出,搜括无遗蕴矣。太白之集,历五百年而始有萧、杨二家,又历五百年而始有盐官胡氏孝辕。孝辕亡后,今且百余年矣,文士林立,未有起而补其阙者,吾友王君载庵,以三家之注、之典未核也,结之未疏瀹也,疵缪之未铲削也,专精罩思,寐寐太白于千载之上,一一扣其出处,而究其指归。太白之精神与前注之得失,轩然若揭日月,其诸太白之功臣与?其诸三家之争友与?吾不敢谓载庵之学果什倍于太白;孝辕博极群书,而载庵能掇其瑕砾,即谓之什倍于孝辕可也。且吾言太白才兼仙佛,其蕴蓄为何如耶?二氏之书,与吾儒之著述相埒,上下千古,而能尽读之者,吾干唐得一人焉,曰段柯古,吾于宋得一人焉,曰释氏赞宁,吾于前明得一人焉,曰宋氏潜溪。以近代而论,蒙叟研精内典,而玄门之旨奥未窥;竹诧朱氏自言于竺乾之书,诗文未敢阑入,则并蒙叟之长而犹且怖若河汉,他可知矣,载庵早鳏,阒处如退院老僧、空山道士,日研寻于二氏之精英,以其余争而为是书,足以发太白难显之情,而抉三家未窥之妙。书来质余,方望洋惊叹,五体投地,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!然其苦心孤诣,余学虽未至,而心故识之,聊识数言,以冠其篇端,以稔夫世之读太白之集者之不易,并稔夫注是集者之尤难也。

乾隆己卯闰月望后一日,友弟杭世骏赵信序同里王君载庵辑注《太白诗文集》,详引博据,考索综核,殆仿李善注《文选》,不厌过于繁酿,即被书簏之名,亦所不顾。噫,可为勤矣!太白诗,西河毛太史尝谓不耐入细。与三唐律法迥别,然其奡兀之气,自不可泯。其持论毋乃太过与?太白之才,不可以格律绳,臞翁评如刘安鸡犬,遗响白云,核其归存,恍无定处。沧浪评李、杜不当论以优劣。太白有妙处,子美不能道,子美不能为。太白之飘逸,正如金翅擘海,香象渡河,下视郊、岛辈,直蛩吟草砌耳。其天才豪逸,多率然而成,学者于每篇中。要识其安身立命处,始见其妙,所谓天仙之辞,信不虚也。是以杜有千家注,李注仅止三家,正以李不易注,而欲求真诚然千载之下,不其难哉!载庵穷半生之精力,以成此书,一注可以敌千家,李、杜光焰,并昭耀于两间,有功后学,良非浅尠。平居阖户视书,天情孤洁,有林处士之风,惟汲汲以著述立身后名。其意欲争胜于寒梅瘦鹤耶?尝谓余曰:李善注《文选》,有子邕以续其志,此书之释事忘意,动有无穷之憾。又以余松谷三兄注右丞诗,相藉扬搉,久行于世。今此书不得与松谷析疑辨谬。共助落成,益又为之感叹已。余乐叙其书,并识其言,而传其人之高谊有如此。

意林赵信拜书于平安里王琦序唐诗人首推李、杜二公为大家,古今注杜者百余帙,李之注传于世者乃少,余所见杨子见、萧粹斋、胡孝辕三家,外此寥寥未及矣。世固轩李轾杜哉,何言诗之士向往于太白,不及向往于子美者多耶?夫二公之诗,一以天分胜,一以学力胜,同时角立,雄视于文场笔海之中,名相齐,才亦相埒,无少逊也。自优劣之论出,而左右其袒者纷如。以作文喻,谓太白如《史记》,子美如《汉书》;以用兵喻,谓太白如李广,子美如孙、吴;以人物喻,谓太白仙而子美圣;以禅悟喻,谓太白顿而子美渐。此论之两持其平者也。其余甲杜乙李者,大约十居七八。可异者,评杜则多恕辞,多过情之誉,评李则多深文而索垢,是何意见之辟耶?宋人黄介读李、杜优劣论曰:“论文正不当如此。”山谷叹以为知言。夫山谷固服膺子美者也,岂不能品其优劣,盖亦见其沉雄俊逸之概,本于性而成于学者,分路扬镳,各有登峰造极之美,不可以后人肤浅之见妄为轩轾焉耳。余于二公之诗,有兼爱,无偏好。尝读张迩可、顾修远诸家杜注,以为胜于昔人。譬之积薪,后来者居上。惜李集无有斐然继起者。爱合三家之注订之,蔓柞繁芜,补增阙略,析疑匡谬,频有更定。至于郡国州县之沿革,山川泉石之名胜,亭台宫寺之创建,鸟鲁草木之名状,尤加详考,不厌繁复,盖将以为多识之助。而观者嫌其绮碎鳞杂,无当于诗人之本义。自念征经引史,亦不无郢书燕说之误,或失作者命意修辞之旨,虽摩研编削,虚耗岁时,上视张、顾诸先辈,无能为役,安敢与之接武而抗行哉!第思粹斋之作补注,所以补子见之阙也,而未能尽补其阙。

孝辕作《李诗通》,力正杨、萧二家之,而亦未能尽正其。余承三子之后,捃摭其残膏剩馥,广为综缉,夫岂夸多炫丽哉,将以竟三子之业也。虽自愧才力未逮,而念博物洽闻之士,世固不乏,必有起而集其成者。蒐罗轶典,抉发奥思,俾夫阙者者,罔不甄释,将与杜注诸家之善本并传艺苑,而为新学之津梁。彼杨与萧实为之草创于其先者也。余得肩随胡氏之后而附于讨论修饰之列,其亦可乎?

乾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正月望日王琦载庵漫述跋五则太白诗文,当天宝之末,尝命魏万集录,遭乱尽失去。及将终,取草稿手授其族叔阳冰俾令为序者,乃得之时人所传录,于生平著述,仅存十之一二而已。然其诗要皆脍炙人口,而无阑入他人所作,可知也。阳冰序中不言卷数。

《旧唐书·李白列传》云:“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。”《新唐书·艺丈志》云:“李白《草堂集》二十卷,李阳冰录。”乃乐史作序则云:“翰林歌诗,李阳冰纂为《草堂集》十卷。”岂其时《草堂》原本已有亡其半者,抑或未亡而后人并为十卷耶?史别收其歌诗十卷,与《草堂集》互相校勘,排为二十卷,号曰《李翰林集》。又于三馆中得其赋表书序等文,排为十卷,号曰《李翰林别集》。凡得诗七百七十六篇,杂文若干篇。熙宁中,宋敏求广搜逸稿,又得诗二百二十五篇,并其旧集,总为编次,题以类别,析为二十四卷。杂文六十五篇,析为六卷,共三十卷。篇数虽多于旧,然不免阑入他人所作。元丰中晏知止为苏守,出其本刻之郡中,广行于代。乐史本后佚不传。

陈振孙《书录解题》言其家藏《李翰林集》,不知何处本,前二十卷为诗,后十卷为杂者,其本最为完善。余尝臆拟其分卷与乐史本相符,岂即乐史本耶?陈氏又言其首载李阳冰、乐史、魏颢、曾巩四序,李华、刘全白、范传正、裴敬碑志,卷未有宋祁新吏本传,而《姑熟十咏》、“笑矣”、“悲来”、“草书”三歌行亦附焉。兼缀以东坡辩语。夫宋与曾、苏三公皆生乐氏后、据此验之,即使其本出自乐氏,已为后人增益,而非咸平中所定之原本矣。

《杨升庵集》中亦言其家藏太白诗,有“乐史本最善”,未知即七百七十六篇之本否?今之传世者,皆宋氏增定之本也。噫!自乐氏校勘之本出而草堂原本遂湮,自宋氏分类之本出而乐氏之本又亡。后起之士,欲求古本而观之,有若丹书绿图,邈然不可得见,能无为之慨叹哉!李诗全集之有评,自沧浪严氏始也。世人多尊尚之。然求其批郤导窾,指肯綮以示人者,十不得一二。

其有注,自子见杨氏始。(1)继之者粹斋萧氏,作《分类补注李太白集》,附杨注后合刊之。(2)萧讥杨取唐广德以后事及宋儒记录诗词为祖,并引用杜诗伪苏注之非,因为节文而存其善者。今所传杨注,非全文也。然萧注亦不能无冗泛踳驳处。明季孝辕胡氏作《李诗通》二十一卷,颇有发明及驳正旧注之纰缪,最为精确,但惜其不广。(3)选本则有愈光张氏之《李诗选》。(4)选而评则有泗源应氏之《李诗纬》。(5)余所见只此。夫自太白至今,已及千载,后人评注,宁仅仅止此。大抵散亡磨灭而不传者有矣,即传而余所未见者,又不知其有焉否耶?

(1)子见名齐贤,永州宁远人。古春陵城在其地,故称春陵杨齐贤云。宋庆元五年进士,两应制试第一。执政以贤良方正荐,授通直郎。

(2)粹斋名士资,一字粹可,赣州宁都人。淳祐进七,萧立之之仲子,潜心笃学,入元遂隐居不出。

(3)胡名震亨,号遁叟,浙江海盐人。万历丁酉举人,累官兵部职方员外郎。

(4)张名含,云南永昌卫人。正德丁卯举人。

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+
[原神]风神的宠儿

[原神]风神的宠儿

核桃糯米糕
内容标签:魔幻 异世大陆 大冒险 正剧 原神 主角:塞西莉亚 ┃ 配角:温迪 ┃ 其它:璐璐薇 世无神不立!(才怪) 立意:斜风细雨不须归
其它 完结 48万字
带着状元系统回古代

带着状元系统回古代

榴莲烤鱼
【v前争取日更~v后日更,绝对不坑~欢迎宝子们评论收藏~】 【预收《乐安》求收藏~文案在最下方】 曾经的A市文科状元,现在的B大优秀毕业生的夏知许在签订offer的当天,被天花板掉落的吊灯砸晕了。昏迷间绑定了一个“状元系统”,然后被系统送到一个在历史中没有记录的朝代。 系统终极任务,是要考上状元。但问题是,这个朝代女子不能科举,而夏知许穿越前是女的,穿越后还是。 好不容易和系统协商好,她可以找个
其它 连载 23万字
念恩

念恩

向家小十
:念恩始终不明白,有些人为什么嘴里口口声声说要爱你爱你,可做出来的,却全是伤害的事情。他唯一可以坚持的就是,一边捂着出血的伤口,一边努力去爱。内容标签:灵魂转换 穿越时空 重生 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:主角:顾念恩
其它 完结 22万字
民调局异闻录1·苗乡巫祖

民调局异闻录1·苗乡巫祖

耳东水寿
《民调局异闻录》又名《狙魔手记》,第一集《苗乡巫祖》讲述了1987年,大火后的大兴安岭发现一具长着獠牙的活焦尸,解放军官兵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将其制服,由沈辣的三叔沈援朝负责押送回北京。运送途中,焦尸再次复活,危急之时,一名神秘白发人出现,轻松便把复活的焦尸消灭掉。 十几年后,天生阴阳眼的沈辣参军,被选入特种部队。在一次随队追剿毒枭的任务中,误入云南边境的一个神秘山洞;山洞内远古祭祀干尸纷纷复活,
其它 完结 23万字
七零俏时光

七零俏时光

旎旎
末二代李彤遭朋友陷害掉入了开满食人花的山谷,没想到却是穿越到了一百年前的一九七四年,一个漂亮而又有些软弱的十五岁女孩子简丹身上。和简丹住一间房的张芳芳是一个重..
其它 连载 256万字
反派幺妹三岁半[七零]

反派幺妹三岁半[七零]

星闲
下本开《谁教你这样黑化男二的[快穿]》 — 艾叶子穿书了,穿成了年代文降智反派一家最小的女儿。 大哥、二哥和四哥乐衷于给女主哥找麻烦,三姐是女主刘秋水舞蹈队的领舞,天天挖苦女主。 最后女主设下局,坑得艾叶子全家身败名裂,被全村唾弃。 艾叶子:呜呜呜好可怕,撕逼不如搞事业。 大哥开始醉心账目管理,幺妹说,家里的账太乱啦,没人会算。 二哥刻苦学习,只因为幺妹说,她喜欢哥哥学习的样子。 四哥从军之心炽
其它 连载 9万字